最近上海人對垃圾分類可是頭疼死了,但是不久之后網上就馬上出現了一個有趣的垃圾分類口訣:豬可以吃的,叫濕垃圾;豬不可吃的,叫干垃圾;豬吃了會死的,叫有害垃圾;可以賣出去換豬肉的,叫可回收垃圾。
雖然剛剛開始對于垃圾分類來說我們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如果實施得好,確實對環(huán)境和資源回收有很大的益處。比如,我們所熟悉的日本,垃圾分類就做得很好。起初在日本垃圾分類的條例剛出來的時候,日本人也非常頭疼,但是隨著條例的推廣和國民素質的提高,現在日本的垃圾分類已經做得非常成熟了,基本上可以達到百分之百的資源回收率。接下來咱們就一起來看一下日本的垃圾都分為哪幾類吧~
日本的垃圾大致可以分為四類。
可燃垃圾(燃えるゴミ,mo e ru go mi),不可燃垃圾(燃えないゴミ,mo e na i go mi),資源垃圾(資源ゴミ,shi ge nn go mi)和大型垃圾(粗大ゴミ,so da i go mi)等等。
可燃垃圾,也就是可以焚燒的垃圾,包括廚房垃圾(臺所のゴミ,da i do ko ro no go mi)和一些草木(くさき,ku sa ki)等等;
不可燃垃圾,包括塑料(プラスチック,pu ra su chi kku),玻璃(ガラス,ga ra su),金屬制品(金屬製品,ki nn zo ku se i hi nn)等等;
資源垃圾,包括一些空瓶(空き瓶,a ki bi nn),易拉罐(缶,ka nn)等等;
大型垃圾,包含一些廢棄的電視機(テレビ,te re bi),微波爐(電子レンジ,de nn shi re nn ji),冰箱(冷蔵庫,re i zo u ko )等電器。
當然這只是大致上的分類,日本每個地方對垃圾分類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有的地區(qū)垃圾分類甚至多達20多種。
日本人不僅重視對垃圾的分類,而且對垃圾分類前的處理要求也非常高。舉個例子,你要把一個礦泉水的瓶子扔到垃圾桶,那么在扔進垃圾桶之前,把瓶蓋擰下來,把瓶身的標簽撕下來,把瓶子清洗干凈并踩扁。然后將瓶蓋,瓶身和標簽分別扔到三種不同的垃圾桶里面才可以。
再比如,日本的小學生在喝完牛奶之后,會將牛奶盒清洗干凈,當然不是用水龍頭的水去清洗,而是打一桶水,學生們挨個用桶里的水清洗,這樣做也是為了節(jié)約水資源,清洗完畢之后,剪開,然后放置在陽光下面曬干,接著等待第二天收垃圾的工作人員將其收走。由此可見,日本對垃圾分類有多嚴苛。
除此之外,不同的垃圾回收的日子也不同,如果錯過了規(guī)定的日期,那么需要將垃圾帶回家,等待下一個垃圾回收日。
最后,給大家介紹一下在日本如果不進行垃圾分類的懲罰措施。日本的垃圾分類袋子都是透明的,如果你垃圾分類弄錯了,會遭受鄰居和收垃圾的人的白眼。分錯垃圾后,一般會接受批評教育,如果還不悔改,則會罰款。日本有一項嚴苛的“廢棄物非法投放罪”,如果罪名成立,有可能判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罰金1000萬日元。太可怕了!所以大家還是攜手把垃圾分類做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