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涮肉為什么叫「しゃぶしゃぶ」?
「しゃぶしゃぶ」指的是把切成薄片的牛肉放入滾燙的熱湯中燙熟,然后蘸柚子醋或芝麻醬食用。那么,「しゃぶしゃぶ」這個名字是怎么來的呢?
有一種說法稱,這個吃法和名字都來源于大阪一家名為suehiro的老牌餐廳。因為店家覺得這種吃法和在盆里洗毛巾的樣子很像,于是便給這道菜起名「しゃぶしゃぶ」。
還有說法稱,日式涮肉最早也不是涮牛肉,而是羊肉。中國北方民族一直有吃涮羊肉的習(xí)慣,一些在中國北方有生活經(jīng)歷的人回到日本時,將這種吃法帶到了日本,但因為在日本很難買到羊肉,便改為了涮牛肉。
為什么牛舌會成為仙臺名吃?
牛舌是仙臺名吃之一。據(jù)說,仙臺是日本首個吃牛舌的地方。1952年,仙臺一家名為“味太助”的餐廳首次推出了用牛舌制作的菜品。味太助的創(chuàng)始人佐野啟四郎此前在東京的一家料理店做學(xué)徒,當(dāng)時曾吃過法式燉牛舌。他品嘗后覺得,“法式燉牛舌雖然好吃,但并不符合日本人的口味”。后來他回到仙臺,開了一家烤雞肉串店。當(dāng)時的人們不吃牛舌和牛尾,因此這兩種食材的價格非常低廉。佐野啟四郎反復(fù)嘗試發(fā)現(xiàn),用鹽和胡椒烤制的牛舌非常美味,并將牛尾做成牛尾湯,用心選擇配料以去除其腥味?九I啻钆渑N矞奶撞捅阋擞置牢,推出后大受歡迎,逐漸成為了仙臺的名吃。
做壽司的米飯里為什么要加醋和糖?
壽司飯一般需要加入醋、鹽、糖等進行調(diào)味,也被稱為醋飯。這是為什么呢?
江戶前壽司是江戶地區(qū)的鄉(xiāng)土料理,原本壽司飯里只需要加入鹽和醋進行調(diào)味。二戰(zhàn)后,由于物資匱乏,大米質(zhì)量低下,吸水能力降低,加入醋之后也不能很好吸收。而糖具有吸水性,可以幫助大米很好地吸收醋,也會讓米飯看起來更加飽滿,充滿光澤。所以人們開始加入糖,以保證米飯味道香甜。
南瓜在日語里為什么叫「かぼちゃ」?
「かぼちゃ」一詞其實是「カンボジア(柬埔寨)」的諧音。1500年左右,葡萄牙的船只將柬埔寨產(chǎn)的南瓜帶入了日本,日本人用其原產(chǎn)地來為這種瓜命名。后來「カンボジア」?jié)u漸變音為「かぼちゃ」,并逐漸固定下來。
而「かぼちゃ」也可以在日語里寫成漢字「南瓜」。之所以有個「南」字,是因為日本人認為,葡萄牙的船只經(jīng)由東南亞來到日本,是「南蠻渡來(南蠻入侵)」,因而也就把這種瓜稱為「南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