みなさん、こんにちは。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七夕,作為牛郎織女每年合法約會的日子,相信大家對它都不會陌生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為另一半準備好禮物或是準備去向心儀的他(她)表白呢。不管怎樣先祝大家戀愛一帆風(fēng)順。話說回來,和我們毗鄰的日本其實每年也有過七夕的傳統(tǒng)。但和我們不同的是,日本的七夕并不是作為情人節(jié)被慶祝的,而是屬于孩子們的節(jié)日。為什么會這樣呢,大家有沒有一點好奇呀。如果好奇的話,就請各位好奇寶寶跟著佳瑩老師一起,來了解一下日本的七夕吧。七夕在日語中讀作「たなばた」(ta na ba ta),是奈良時代由中國傳入日本的。原本是朝廷貴族的祭祀活動,從江戶時代起,才成為一種民間的慶;顒。
在江戶時代,七夕和在每年正月初七的人日「じんじつ」(ji nn ji tsu)、日本女兒節(jié)的上巳「じょうし」(jo u shi)以及端午和重陽一起并稱為日本五大傳統(tǒng)節(jié)日。(題外話:古時中國向日本的文化輸出真不是蓋的呢,嘻嘻~)
就像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一樣,每逢農(nóng)歷的七月初七,人們就會掛上五顏六色的“短冊”「たんざく」(ta nn za ku),慶祝七夕的到來。最初的“短冊”是用紅、青、黃、白、淺黃的彩色紙和長條詩箋制作成的,用五色線條掛在樹上或竹子之上。這種做法一直延續(xù)至今。
那為什么說日本的七夕是孩子們的節(jié)日呢。因為最初孩子們想利用這個節(jié)日向織女祈求一雙巧手。傳說中織女心靈手巧,七夕的時候她夫妻相會,心情自然很好,這時候向她祈求,被允許的可能性很大。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的織女責(zé)任越來越大,已經(jīng)不但要賜給孩子們巧手了,而且還要負責(zé)滿足他們的各種愿望。在日本,七夕本來和中國一樣是農(nóng)歷的7月初7,但隨著明治維新后日本改用公歷,大部分地區(qū)便把七夕改為公歷的7月7日了。但是在仙臺、北海道等地七夕被推遲了一個月,為公歷的8月7日,這樣七夕的日期就與農(nóng)歷的日期大致相同了,F(xiàn)在每年的七夕,人們都會在五顏六色的彩色紙條上寫下愿望和詩歌,或把它們掛在竹林上,或放入江河中,以此來祈求自己的愿望能夠?qū)崿F(xiàn)。
日本的七夕還有一個習(xí)慣,就是人們會到商店購買粘米做的小點心來吃。為什么要吃這個小點心其實是有說法的。一來是怕喜鵲搭的橋不結(jié)實,為了保障牛郎織女的交通安全,要弄些粘的東西把橋粘的結(jié)實點;二來牛郎織女好久不見,難免有些情不自禁不可描述的情節(jié),怕喜鵲們看在眼里到處去八卦,也要弄些粘的東西把喜鵲們的嘴巴粘起來。(題外話:喜鵲又要當(dāng)力工,又要被粘嘴,有點可憐呢~~)
在日本各地每年夏天還會舉辦一年一度的“七夕祭り”「たなばたまつり」(ta na ba ta ma tsu ri)。相信很多同學(xué)應(yīng)該從動漫日劇中了看到過。根據(jù)各地的不同習(xí)俗,七夕祭的慶祝方式不盡相同,F(xiàn)在一般流行的做法主要有裝飾街道、店面,歌舞表演,焰火,抬轎子,寫下許愿“短冊”等等。如果有對七夕祭感興趣、想去實際看一看體驗一下的同學(xué),非常推薦去宮城縣仙臺的七夕祭。它是在每年的8月7日這天舉行,已經(jīng)有400多年的歷史了,非常的盛大,值得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