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0歲第一次到日本留學的時候,還不懂日語,只會"你好"、"謝謝"、"再見"以及"對不起"這幾個詞。下了飛機,在機場里一個拖著行李箱子的日本老阿姨撞了我一下,她沖我說了一句"すいません",我知道這是對不起的意思,那么我應該回復一句沒關系才叫有禮貌嘛,可是日語的沒關系怎么說呢?我想了半天腦海中浮現(xiàn)出一個詞,就對老阿姨說了句:どういたしまして。那個老阿姨用很驚恐的眼神看著我,然后頭也不回趕緊的走遠了。
剛到日本,先念語言學校學日語,從50音開始學,可是去銀行,去超市,去餐館,別人說的我都聽不懂,現(xiàn)在還記憶猶新的是,在打工的地方,人家找我要水靴,我就是不明白她要的是什么。因為不懂日語,再加上文化差異,總覺得別人看不起我,回到家跟懂中文的元カノ訴苦。她對我說:你回家可以跟我說中文,但是你去學校、去打工的地方,哪個日本人會跟你說中文呢?
![](/UploadFiles/2020-12/2/2020122411541373804.jpg)
再后來,元カノ跟我分手了,我變成一個人生活,這下除了大學里的中國留學生,沒人跟我說中文了。我性格比較孤僻,跟留學生也很少來往,漸漸地身邊都是日本人,自然得講日語,時間久了,不光嘴上說,連跟人對話時腦子里想的,都變成了日語。很多日本人對我都很友善,張三鼓勵我:說話吐字要慢一點,別怕發(fā)音不標準,因為你是外國人,說日語肯定不如日本人標準,沒什么丟臉的。李四告訴我學日語的方法:你看我們這兒的韓國人阿黃日語說得跟日本人一樣,其實兩年前也很差,有些生詞他不明白就拿紙和筆記下來,回家翻字典,漸漸地詞匯量大了,他說得也好了。你比他聰明,不用兩年,一年就行。很慚愧我天資愚鈍,這么多年過去了,日語還是說得不好,讀和寫也很勉強,但起碼能跟日本人口頭交流,也能買來原文的村上春樹看,至于發(fā)音,我一般是聽日本人完整說一句話,然后在心中默默地記住他的音調(diào),默念幾遍,再找機會跟另外的人說出來。我大學畢業(yè)準備回國找工作時,一些在社會上認識的日本人朋友給我送行,有個接觸不多的家伙聽說我要回老家了(くにに帰る),就問我老家在哪兒,我說中國,他又問中國的什么地方(中國のどこ),我說東北,他說這會話進行不下去了,一會東北一會中國的,你到底是哪里的人?我們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他以為我說的中國是日本的中國地區(qū),我打工那家體育用品商店的老板說,John(我的英文名)是Chinese啊,那個誤會的家伙才恍然大悟說,怪不得我總覺得你的口音怪怪的,一直以為你是從什么偏僻的鄉(xiāng)下地方來東京又給自己起了個英文名,沒想到是外國人啊。這個時候,不知怎么我想起了多年前在機場跟那個日本老阿姨說的どういたしまして,真是恍若隔世。
學習一門語言,在教室里是學不好的,勇敢地跟其他人對話,多記詞匯,多閱讀,要知道語言只是一種交流的工具,跟你手里的吃飯用的筷子、系在鞋上的鞋帶一樣,練習的次數(shù)多了,也就熟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