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經(jīng)落下帷幕,高考,對于很多“過來人”來說,都是一場人生特別的“考驗”。“一考定終身”這樣的說法雖然看起來有些夸張,但是不得不說,高考對于中國大多數(shù)的學子來說影響力還是特別巨大的。
那我們的鄰國,日本,他們的高考是什么樣子的呢?
日本與中國一樣,也是有“高考”這樣的考試存在的。但是與我國的高考制度不同,日本的高考不是“一錘定音”,而是有兩次考試。
大學入學中心考試
第一次考試是在每年的1月份,這場考試是全國統(tǒng)一的,叫做“大學入學中心考試(大學入試センター試験)”。這一關考試的目的是幫助各大學判定考生的高中教育水平,是基礎性知識認定考試。考試不分文理,共6科。
各大學選拔考試
第二次選拔是由各大學自行主持并決定錄取學生的單獨考試,程序類似于中國的“自主招生”。針對考生的志愿和特長,各大學主要測定考生的專攻知識和學業(yè)水平,考試是在每年3月上旬進行,考生可選擇參加多所大學的考試。
主要方式分為三大類:“一般入學選拔”、“推薦入學”和“A0入學”。“一般入學選拔”以考試成績?yōu)閭?cè)重點,是國立大學錄取新生的主要方式;“推薦入學”是私立大學招生的重要形式。以調(diào)查書、推薦書等資料為錄取新生的主要依據(jù),部分學校還要進行面試或小論文的考試,更多的學校則是選擇完全地免除對學生的學力考試;“AO入學”(Admission Office),考生通過遞交自我推薦書,到大學面試和體驗教學,一般能獲得正式申請資格的學生都有極大被錄取的可能性。
根據(jù)這兩次大學考試的綜合成績評定,在結合自身學校的特點辦學理念等等,學校來決定學生是否能進入該學校。
日本高考的考生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應屆高中畢業(yè)生;第二類是往屆落榜生,這類人在日本被稱為“浪人”;第三類是已經(jīng)升入大學,但是對自己的大學不滿意,想再考一次的人,這類人被稱為“假面浪人”。
從上面可以知道,在第一次考試的時候高考試卷全國統(tǒng)一的,因此各大學在此基礎上的分數(shù)線劃分也就不會產(chǎn)生地域差異。所以也就不存在本地學校對本地生源的招生照顧。
而且統(tǒng)考的分數(shù)并無特長生、優(yōu)秀學生獎勵的加成,特長和優(yōu)秀品質(zhì)均由招生學校來判定,這樣既能顧及到差異性,又保證了公平性。
提到日本的高考,當然還要說一說日本的私塾。“私塾”就相當于中國的課外補習班。看過電影《墊底辣妹》的可能都知道,這部電影講述的就是一個私塾老師指導一個差生考大學的勵志故事。
日本教育主張學生自由發(fā)展,學校時間強調(diào)全方位的培養(yǎng)學生,授課時間比較短,課外活動相對較多,所以在應試方面可能就不像我們的高中教育一樣高強度的學習。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的私塾就營運而生了,日本很多高中生都要上私塾來補習功課,為進入大學做準備。